闲聊个人服务:革「to C」的命

欧雷 发表于

0 条评论

第一眼看到标题,你也许会想:「哎哟我去!这哥们儿不会是标题党吧?」再看到作者(也就是我)署名,发现对他有点了解,就又想:「你不是开了好几个坑还没填(完)呢么?咋又在这儿开新坑?一天天的净虾扯蛋!」

好了好了,各位看官老爷~我承认,又开了个新坑,即这篇文章是新的系列的第一篇,在这里先赔个不是哈!之前开的坑没有放弃,我会慢慢都给填上的,莫急,喝杯茶降降火先~

之所以会开这个坑,是因为最近在各种场合和别人阐述或讨论过相关事情。记得最早的一次讨论,距今大概已经半年左右了吧。

首先,明确下标题中的「to C」和「个人服务」在本文中,或者说在我的思想中,是指代什么——

在这里,「to C」泛指对最终消费者,也就是个人,所提供的服务及服务提供商。「服务」可以是实际物品,也可以是让使用者觉得爽的事情;「服务提供商」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商家或企业。

「个人服务」就是「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的服务」,在这里,还要再加上一个描述——「以个人为中心的服务」。把「以个人为中心」说得更通俗点就是,把人当人,要尊重自己服务的消费者,事事先以他们着想。

还记得诺基亚的那句广告词吗?

当前问题

站在最终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前的 to C 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其中,有的是通病。

个人信息

当前的服务范式是中心化的,即你的个人信息会被掌握在服务提供商手中,这就会产生问题——

在那个服务提供商的个人信息虽然是你的,但控制权不在你手里,有的信息可能填过一次就不能修改了,如邮箱、手机号;他们不一定会拿着你的个人信息去做什么事情,你只能烧香拜佛,期望他们有些良心,别拿着你的个人信息去做什么对你不利的事。

有程序的地方就有 bug,也会有安全漏洞。过去几年已经发生过好几次重大的「脱裤」事件了,这类信息泄露事件就会不断地完善社工库,让密码破解变得更容易。

当然,假如你的账号被盗了,不一定是那个服务提供商被「脱裤」,也不一定是你的电脑中病毒了或者被钓鱼网站等手段攻击了,也许就是因为你的账号已经存在于社工库之中。

你也许会认为,或者其他人跟你说,你的密码不应该设置得太简单或者不应该在各个服务提供商都一样。但这只是表面问题,根本的问题是——服务提供商就不应该保存个人信息!

可以说,在当前的服务范式下,to C 的服务提供商是越来越流氓了,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难听,但是事实。

回想一下,很多年前注册账号是不是只需要一个邮箱就行了?但渐渐地,服务提供商开始要求使用者提供手机号,甚至是不需要实名认证的服务还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和照片……

更恶心的是,假如一个账号一开始是通过邮箱注册来的,服务提供商在想让你提供手机号时,如果你没填,就会时不时地弹出提示框恶心你一下,更有甚者直接不让你使用服务了!

选择困难

几个月前的某天,在某个群里的某个群友提了一个问题——

现在每个人手机上用到 App 极多,打车 有 滴滴、美团、高德

吃饭 美团 饿了么 Uber eats

导航 高德 百度地图

更何况还有各种小程序 App 集合比如支付宝

越来越多的 App 好像正超过人类的认知极限,有没有一种办法,把这些服务全部集合在一起,分类,整合,降低用户的选择成本。

这些 App 的差异性怎么解决。

某群友问题

他这个问题中提到的应用有个特征,就是每组应用所提供的服务同质化严重——对于使用者来说,实际的体验基本没啥差别,用哪个都一样。

如果一个应用只有一种服务还好些,那就随便选择哪个应用都可以。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两个应用都有好几种服务,它们之间虽然有重叠的服务,并且可能是大部分重叠;但还是有所差异,让人无奈的是互相有差异的部分还都是自己可能会用到的,这就不得不都安装了。

那些服务提供商搞这种同质化竞争有什么意义吗?使用者关心的是服务是什么以及质量怎么样,如果多个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种类和质量几乎没差别,那使用者就不需要去知道提供服务的是谁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面向个人的 all in one 服务整合平台是最好的,可以释放出很多手机存储空间。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等可以说是这个方向上的,但它们是以服务提供商的形式向外透出服务的,而不是以服务本身,这样并没有解决使用者的选择成本问题。

也就是说,使用者应该只把时间用在「吃什么」、「去哪里」、「坐哪部车」等问题上,而不是在「用美团还是用饿了么」、「用高德还是用百度」、「用滴滴还是用嘀嗒」等事情上浪费时间。

基础设施

当前中心化的服务范式有很多侵犯服务使用者利益或者让使用者不爽的问题,上面只是列出了我觉得比较典型的。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得范式转移——去中心化的服务范式。

下面就来说几个我当前想到的一些比较「基础」的改变——

开放数据

数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它是一家互联网化的企业的命根子,是它们的数字资产。正因如此,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提供免费的、公开的数据接口给外部。但我认为,有些数据是应该对外界免费公开的。

在我的想法中,数据分为开放数据和服务数据:「开放数据」基本就是现实中的事物数字化之后的基础数据,如书的封面、标题、作者、出版日期等信息,但不包括内容;「服务数据」则是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数据,如实体书的实际售价、电子书的内容价格、运费等。

开放数据是像开源软件一样需要社区共建的,可以被使用者本人或者服务提供商利用,根据自己需求进行二次开发。

去「用户」

现在每个服务提供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用户账号系统,里面充满了个人信息。上文已经说了个人信息被掌握在服务提供商手中会有什么问题,所以要不让他们掌握个人信息——去「用户」实际是指去个人信息。

如果服务提供商没有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了,那他们有什么办法去识别使用者吗?

有!用一种去中心化的 ID,就像比特币地址那种。到时每个服务提供商都使用这个 ID 去做用户相关服务数据的关联,如 ID 所对应的昵称、购买记录等。

电子交易

各种电子交易不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而是基于上面所说的 ID 的一套金融体系,你的各种银行卡、电子钱包等,还有各种理财投资产品都可接入这套体系。会有一个客户端,可以在上面设置支付方式的优先级排序,一些交互方式与支付宝的差不多。

总结

当开放数据到达一定量,去「用户」相关技术趋向成熟,真正为使用者着想的个人服务逐渐变多时,还在遵循中心化这个服务范式的 to C 服务提供商的利益必然受损,会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被不同范式的同类型服务提供商所取代。

如果你没太明白我在说什么,是因为我没打算在这篇文章中讲得很明白,在这系列的后续文章中慢慢讲;如果你明白了,但不赞同我所说的,那就当我是在——

虾扯蛋
虾扯蛋

以上。

创作不易,若本文给你提供了价值,还请不吝欧雷充电

左为微信,右为支付宝;充电累计 ¥88 以上可在付款时备注或邮件告知昵称和需要被链接的网址,会列在「赞助」页。其他方式与具体规则请见「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