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物体、事务数字化并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虽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近些年已受到较为广泛地关注,但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方面却鲜有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家庭领域。

作为热爱生活且掌握软件开发技术的我,有志于弥补这块空白!

该计划是「雷叔的生活研究」框架性结构中的「数字系统」部分。

概述

在日常生活方面,「个人」与「家庭」密不可分,难以划出完美的界线,故将它们「混为一谈」作为「数字家庭」的应用对象,整个全景大致如下:

「数字家庭」全景图
「数字家庭」全景图

下面将对上图做进一步的解释——

应用对象

作为社会各类组织的基本单位,「个人」是最为重要的核心、任何事务的本源;「个人」即「家庭」,可将这两者看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方面,「个人」通过「家庭」与「社区」进行连接;在工作办公方面,「个人」基本直接与「企业」进行连接。「社区」与「企业」共同构成了「城市」,进而通往更为宏大的「国家」。

若各层级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且相互之间互联互通,那么日常生活与工作办公将会变得智能便捷,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则会变得史无前例的高。

「数字家庭」是以「个人」与「家庭」为中心并与「社区」和「企业」相连接的革命目标!

软件程序

软件方面包括:

  1. 运行在基于物理家庭(房子)的(多中心)「云」服务器上的服务端应用;
  2. 主要用来录入和消费数据并对一些设备进行控制的客户端应用或操作系统。

服务端

服务端应用的核心构成为:

  • 数据中心——通用的结构化数据存储与同步;
  • 流程中心——定时或指令、事件驱动的任务脚本;
  • 智能助手——用 AI 驱动的各类辅助服务;
  • 管理系统——可视化数据管理。

其中,数据中心是一切的基础,重中之重!

管理系统大体由以下几个模块所组成:

  • 资源管理——多媒体文件存储与访问;
  • 人员管理——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等;
  • 财务管理——收入、支出等;
  • 健康管理——体检、看病的信息及日常饮食和锻炼等的记录;
  • 知识管理——阅读、笔记、文章等;
  • 库存管理——衣物、生活用品等的数量、位置、保质期/使用期限之类;
  • 事务管理——任务、日程安排等;
  • 设备管理——智能与非智能设备。

客户端

客户端部分会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以独立应用、Web 应用、浏览器插件、IM 助手或操作系统等形式存在。

硬件设施

数据的采集与消费会用到以下几类设备:

  • 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 个人电脑(PC)——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 电视机(TV)——智能电视、电视盒子等;
  • 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
  • 智能家居——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智能家电等;
  • 交通工具——智能电瓶车、智能汽车(或支持 CarPlay 之类的普通汽车)等。

剩余需要的基本就是网络与存储相关的设备了。

扩展场景

因为数字中心会长期处于「在线」状态,因而可以充分利用 BitTorrentIPFS 等点对点(P2P)技术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个人」或「家庭」进行资源共享与协作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