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Xoid
「LinXoid」的中文名叫啥还没想好,暂名为「链客」或「链客落」;口号是「Linker between people」,即「链接人们」。
动机
要做这个产品的想法,大概是起源于 2020 年的某个失眠之夜——
失眠,躺尸七个小时,想了一些事情,其中包括跟自己个人网站相关的——
要加几个功能:「想法」或者说「自言自语」,也是现在很常见的功能了,就是像推特、饭否、微博这种,有了什么想法就立即写出来,不用像写文章似的长篇大论,也不用太考虑措辞等;多语言支持,先(也基本只能)搞英语和日语版,将我现有文章翻译成对应语言,英语要我老婆帮忙,日语我自己来;网友身份识别系统,可以认为是一种账号系统,但是只用于我的个人网站相关服务的网友身份识别,利用(多种)第三方的登录服务,没有密码;评论系统,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用的 Disqus 被墙了,对和网友的交流产生很大影响,我要基于上面说的网友身份识别系统和 Git 做一个评论系统。还有其他的畅想,但先弄这几个。
这几个东西的共同点是:基于 Git 的文件存储,而不是 SQL 这种数据库;基于去中心化的 open web 思想,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提供免费的工具,可以部署到自己的服务器。
在接下来一年多里时不时地思考后,想法越来越完善,意义也随之变大——
「社交」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价值互换」,无论是博客上的友情链接、评论框、社交媒体分享、人物等模块,还是博客本身,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和「价值互换」的体现。
但在常规的博客中,这些具备社交属性的东西相互间是比较割裂的——需要被打通,串联起来产生更多更大的价值!
这就得有一个互联互通且唯一的网络身份(persona)标识——
一个现实中的人可以对应多个网络身份,如软件工程师、游戏玩家或者综合起来;每个网络身份只有一个个人主页,可以展示文章、作品等,实际上就是「博客」,同时也是「名片」,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基于这个网络身份,可以关注他人,给他人发私信,在他人文章等中评论留言;也能够在兴趣驱动的垂直社区中与他人互动交流,无论是内容分发中心、论坛/贴吧/问答社区还是即时聊天。
综上所述,LinXoid 就是要做那个每个人在互联网上 All-in-One 的网络身份,这是一切的原点与基石;以此为基础才能构建出真正以人或者说网络身份为中心的各类服务,真正地将人们链接起来!
蓝图
与 LinXoid 相关的大体规划。
第一阶段
整合散落在各处的个人页面与联系方式等,初步建立 All-in-One 的网络身份,提供相对便捷的找人方式。
互联网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环境导致了较为严重的就业问题,促使人们不得不觉醒,要塑造个人品牌这件事已经不像曾经那样只有少数人才意识到。
然而,打造个人品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有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名片」,用来向(未来的)粉丝、客户及雇主等人充分地展示自己,不仅要有简洁精练的介绍,还要有作品展示及得体的界面风格——这就是 LinXoid 最先要提供的功能!
将上述功能进一步拆解,得到的功能点大致为:
- 在 LinXoid 上每人都有自己的页面,URL 为
https://linxoid.com/{you}
; - 页面中有详细的个人介绍、网页链接和各社交平台的用户名;
- 内置几个页面主题模板,选择后可一定程度上自定义风格。
由于个人页中可汇集任何包括社交平台用户名、个人网站或作品链接等想公开的内容,其他人能够通过访问你的个人页而更好地触达你的多方面。
因此,在 LinXoid 上有了个人页后就可以把 URL 贴到自己各个社交平台账号信息中,替换掉个人网站或博客的「关于我」,甚至是填入求职简历的「个人网站」那一栏中~😁😁😁
人物分类索引
社交平台千千万,自己与另一个有趣的灵魂不在一处,无法发现彼此;每个独立博客更是一座不易在地图上发现的孤岛,明明上面都是宝藏,却罕有人至。
因为各个平台、域名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若是没有个相对周全的周转站,它们之间很难相互发现——找人难是个痛点。
以领域、地区等为维度建立人物分类索引的话,可提高找人效率,并且随着使用 LinXoid 的人数变多而增长。
第 N 阶段
初始阶段,积累用户最重要,不然脑洞再多也没用,不过可以先透露几点:
- 基于统一网络身份的信息聚合订阅;
- 通过区块链之类彻底解决身份的去中心化问题。
社区
为了方便对 LinXoid 真正感兴趣的人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消息以及对相关问题进行及时交流,故决定创建一个兴趣组微信群:

入群者要达到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真的对 LinXoid 感兴趣;
- 不谈国内外政治,不发无用广告,不进行人身攻击,遵守基本网络道德。
若不满足以上条件,最好不要进,否则可能会被请出群。
若 QR 码无法使用,可发邮件给我,请进行适当备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