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欧雷 发表于

0 条评论

说实话,本文标题具有迷惑性,会让人误以为是要说「作为自媒体人该怎样」——我自认为暂时还没资格去写这方面的内容,故实际上是「我作为自媒体人的一些想法」。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你这也算自媒体人?」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以及如何评价,我觉得自己是自媒体人的话,那我就是,无需向任何人解释与证明。即便如此,我依然想要在这里说说为何认为自己是自媒体人,以及今后在自媒体方面的打算。

我的理解

要说「自媒体人」,就得阐明什么是「自媒体」;但要解释「自媒体」,就又得给「媒体」下个定义。

简单来说,「媒体」是信息从源头到接收者之间的中介,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是比较广义的说法,但普罗大众更习惯将这个词理解为某个组织、机构向人们发布信息的途径,接收者是潜在符合某些特征的不定数量的人。

「媒体」会伴随科技的发展而改进,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门槛和成本也越来越低,因而现在每个人只要手里有个能连网的设备,就能向其他人发布并传播信息——这就是「自媒体」。

既然这样,那随便一个什么人在网上发布了有用没用的信息,他就算是「自媒体人」了吗?很显然,这种理解大众并不会买账,我也不认为「自媒体人」的门槛就这么低。

随着知乎、B 站等内容平台的出现与狂卷,各种博主、UP 主借势崛起并财富自由,导致一提起「自媒体」和「自媒体人」就会令人觉得做「自媒体」容易翻身或暴富,或者赚钱了才能叫「自媒体」和「自媒体人」——这是人们莫大的误解。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自媒体人」呢?

根据上文中「媒体」的定义及大众的习惯理解,我认为「自媒体人」要至少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发布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是经过自己筛选的,且能被多个陌生人接受,不是非常个人化的鸡零狗碎;
  2. 聚焦于某(几)个领域,要让自己看上去有所沉淀,具备一定深度,而非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

将这几点总结为更加直白的几个字就是——发布对他人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自媒体」和「自媒体人」的关键点在于「传播」,而非「赚钱」。

说白了,「自媒体人」就是通过「自媒体」打造个人品牌的人。

我的品牌

我从还在校园里时就有在网上写文的习惯,那时用的是 QQ 空间、校内网、博客大巴等;几经辗转,在步入社会后稍微有了可自主支配的收入时,就开始使用虚拟主机/云主机与独立域名,至今已十多年。(详见《我的博客简史》)

忘记自己是从几时开始具备塑造个人品牌的意识的,可能是在 2013 年将个人网站名称从「宅男的部屋」改为「欧雷流」时,也可能是在 2012 年注册 ourai.ws 这个独立域名之前。

经过多年沉淀,发现自己产出的内容大致分布在生活体验、哲学思考、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等方面,说明这些是我比较感兴趣且擅长的;表现形式以文字代码为主,也会有照片和视频

内容所处领域看起来较为分散,不利于扩散传播与品牌塑造,需要改进——

「欧雷」这个品牌,即我以往常说的「虚拟人格」,当前给它的定位是专注于生活方式领域的「反混沌工程师」——消除「人生」与「协同」中的「混沌」,探索「知识+工作流」提效方向。

鉴于此,「欧雷」无法同时承载多个相对割裂的领域。

像动漫游戏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联就比较薄弱,因而从 2019 年起分离出了「飛鳥修羅丸」这个代表我御宅族身份的品牌/虚拟人格,并陆续迁移了动漫游戏相关内容与资源。

在剩下的那几个中,软件开发似乎也与其他的格格不入。若内容偏硬核的话,确实是这样,得考虑找机会分离出去;否则也可看作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改造和维持生活方式的手段。

严格来说,真正符合「欧雷」定位的是与「欧雷流」这个「人生工程学」分支强相关的内容,「反混沌工程师」中的「工程」更多的是指「人生工程」而非「软件工程」。

因此,偏纯生活体验记录性质的内容,尤其是与家庭生活贴近的,未来很可能会转移到与我们的小家一起诞生的品牌/虚拟人格「欧蕾莉」中去运营。

日后打算

上文中说了,「发布对他人有用的信息」是一个自媒体人的基本素养;而「有用」的判断标准多种多样,但至少每个内容都要有鲜明的主题,并用适合的方式尽量表达清楚。

内容方面

作为自媒体人,不仅要保证产出内容的质量,还要在数量上尽可能地多,并形成内容更新的节奏感——这都是塑造个人品牌的重要前提,什么影响力提升啊,商业化啊,都要以此为基础。

相较于前些年我写的文章,近几年写的都比较「硬核」,这样的内容需要在大量的经验、知识的积累之上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写出来,这必然会导致产出频率较低。

为了提高更新频率,我打算继续去写像出行游记这种搁置已久的生活体验记录类的文章;但这不代表我用这类文章凑数量而忽视质量,依然会给他人提供价值!

之所以会有此打算,还因为最近在做「暴走杭州」系列 vlog 时察觉到单纯通过视频传达的局限性:

  • 为控制时长,视频成品中基本只包含了粗浅的攻略性解说、有特色的风景和符合当时情景的记录与表演,人文背景、心路历程、攻略的细致程度等明显不足;
  • 图文结合的文章比视频更适合承载那些缺失的信息,形成互补,也更有利于传播。

运营方面

一直以来,我都倾向于只靠个人网站去经营个人品牌,不去较强地依赖于任何内容平台,除非我的网站暂时不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如音视频的上传与播放。

然而,在移动端应用作为流量入口大行其道的当下,再加上我写的文章几乎不是笔记、教程类,来源于搜索引擎的流量少得可怜,他人手工汇总的资料及内容分发网站的爬虫占据访问量的大多数。

若是继续固执且理想化地坚持集中于个人网站,将会大大有碍于影响力的提升,更别谈什么进一步的商业化了!我应该改变心态,适当并积极地拥抱那些内容平台,借助于它们的优势为自己引流。

今后我会好好地运营下自己在知乎B 站的账号,还可能让俺家🐷帮忙运营小红书。至于选择知乎与 B 站的原因,是它们的氛围与我的气质相符,在它们的生态里我有可能生存下去,并且它们的能力可与我的网站互补。

另外,由于微信生态的特殊性,我不得不也对它给予足够的重视,纵使它有很多值得被吐槽的地方,但依然是个相对健全且可形成闭环的系统。

结语

做自媒体不难,但做自媒体人还是挺难的——以原创或二次创作为前提的质量、数量、更新频率、收益等,每增加一个维度上的要求,难度就增长了好几倍!

既然这么难,我为何还要在没什么流量,更谈不上有收益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去做自媒体人?是因为下面这看似理想主义的「初心」吧——

自己表达欲旺盛,或喜欢总结并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发到网上之后,除了日后有个地方能回顾自己曾经都做了什么,当时感受是怎样的,如何去思考应对的之外,还很有可能帮助并启发了其他人。

传递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等,让它们去经受更多时间与场景的检验——假的、受限的被淘汰,真的、普适的永流传。真正有用的,应当被更多人知道与利用并继续传承,少走重复的路,这样民族、国家甚至人类整体才能持续进步。

我希望自己的产出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并认可!

创作不易,若本文给你提供了价值,还请不吝欧雷充电

左为微信,右为支付宝;充电累计 ¥88 以上可在付款时备注或邮件告知昵称和需要被链接的网址,会列在「赞助」页。其他方式与具体规则请见「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