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而立:生活篇
欧雷 发表于
在《三四而立:事业篇》中简单说了说我余生要做的「事业」方面的事情,本文则讲述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决定。
余生的「决定」
构建欧雷宇宙
文化作品领域的「宇宙」,具有「在同一世界观下产生时空关联的一系列作品」的含义,如「塞尔达传说宇宙」、「漫威宇宙」等。这属于我所划分的「世界」中「精神世界」下的「艺术世界」——
一般在说到「世界」时,指的是人们所生存在的「现实世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还存在其他形态的「世界」,主要是指通过人的思维活动产生的「精神世界」,根据形成方式可分为「自我世界」、「艺术世界」、「神话世界」、「宗教世界」和「数字世界」:
而「
构建「
做这个决定的原因大致有三:探索「Life-hacking」方法论;被「信仰」驱使的好奇心;追求「自由」而拒做「乌合之众」。
「思想体系」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至少完全掌握一般人生存、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包括日常生活、职业职场、时事政治等方面;「精神壁垒」则是将关注点聚焦自身,看轻身外人事物的「内功心法」,旨在增强心理防御工事,不为无足轻重的身外人事物产生精神损耗。
对我来说,建立「思想体系」比「精神壁垒」容易得多——前者基本只需多观察、多学习、多记录、多思考、多实践就可以,而后者则需要艰苦的精神修炼和契机。
与很多人主张的「要增强社交,多与人建立关系」背道而驰,我说的「精神壁垒」要弱化社交,甚至是切断不必要的人际关系。
并不是我要孤立自己,也不是我缺乏社交能力,而是一方面我觉得绝大多数所谓的「社交」和「人脉」都是无意义的,另一方面是维护关系要付出很多精神和时间成本——何必要在我认为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有限且宝贵的生命?
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互换」,我倾向于保持或提高自己的价值去与他人「自然吸引」,而不是费尽心思「刻意维护」。我不需要所谓的「朋友」,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上面说的是「精神壁垒」对「外」的基本策略,对「内」则是抑制自己想要表现、被关注的心态,因为它会成为严重的漏洞、弱点,应该一门心思让自己变得更强。
若要形象化描述「
拥抱去中心化
在上篇文章中我有提到——
当前面向个人的服务基本都是「中心化」的、「封闭」的,即所有数据都是掌握在服务提供商手中的,个人信息及产生内容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属于自己,不能阻止服务提供商对它们进行滥用,也无法确保在服务提供商跑路之前能将数据完全导出。
每个使用服务的人不仅在免费地为服务提供商生产价值,还会被它们所谓的「会员」进一步地剥削。个人之于服务提供商,宛如韭菜之于镰刀,牲畜之于屠夫。
「中心化」所引起的更多问题可看《闲聊个人服务:革「to C」的命》。
我一直对数据、数字资产非常看重,像我写的代码等都会备份,重要些的东西就备多份;并且我对隐私问题也十分重视。可以说主流的服务与我的倾向有很大冲突,因而我要远离并摒弃它们!
想要拥抱「去中心化」不仅仅是数据和隐私问题,还有时间和注意力的问题——那些主流服务为了获取流量想方设法侵占剥夺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碎片化个人的时间与思考,助长浮躁风气,培养低能弱智群体。
那为何不早早去做,而是拖到「已经走完了我人生的第 34 个年头」?主要是因为以前没想好该做些什么以及怎么做,现在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想法,时机到了。
首先要做的就是——
弃用微信倒计时🙂
关于用什么去替代微信所提供的常用功能,请看《闲聊个人服务:你不需要用微信》。
当然,想要完全不用微信目前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毕竟家人、亲戚、朋友等还在用,不可能强迫他们去适应自己的改变,只能尽最大可能减少直接使用微信的频率——微信消息与邮件双向转发;微信公众号推送自动汇总转发到邮件。
届时微信基本只作为一个异步消息源和我的创作(文章、开源项目等)的推广渠道存在,不会经常打开看,每天看一两次或几天一次。因此,有消息发我不会及时回复,若非要即时交流,可打电话或约见面。
实际上,在发完上面那个「想法」后就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了——把在微信分身(可为部分应用创建一个「分身」并分别登录账号的安卓手机功能)上的微信号退出并在本体上登录,将微信号都登录在一个微信上就不会同时接收到多个号的信息了,并切换到原本不常用的微信号上,再将微信入口从桌面删除——大大降低想要拿起手机看看的欲望。
「眼不见为净」对我这种自制力较弱的人真的很管用——自从去年 12 月我把知乎卸载之后就不太去看知乎了,顶多一天中网页打开一次,看那么几秒就关了;在对微信号进行处理以后,每天看手机的次数明显减少很多,本来下班时手机电量只剩 30% 多些,现在则多到 60%~70%!省下的不光是手机电量,还有我的人生时间。
去年我还把发在知乎、SegmentFault、掘金、InfoQ、语雀、微信公众号「Coding as Hobby」等处的文章删了,并注销了在 SegmentFault、掘金的账号和微信公众号「Coding as Hobby」。今年会找时间再把微信公众号「欧雷流」上的文章删除并注销。
这些都是我为拥抱去中心化而采取的实际行动,之后会进一步并持续下去。
重归宅男行列
进行宅活动(看动漫、玩游戏、逛漫展)和创作(写文、编码、绘画)可以说是我「人生的爱好」,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把时间用在宅活动上是浪费,应该去创作或学习,这样看起来就是「勤奋好学」而非「不学无术」,感觉自己是在做「正经事儿」。
我承认那样想的自己有点在乎世俗的眼光,有些违心了,所以我要去他的!今后要更随心所欲一些,少些心理负担,多看看动漫玩玩游戏,毕竟我有那么多想看的动漫和想玩的游戏,而且还留有儿时「全机种制霸」的梦想!
想完全回归不太可能,毕竟我还有现实生活要过,无法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只能在游戏和动漫这两方面加大投入,并且重点放在游戏上——
以已有的 Switch、3DS、DS Lite 和 PSV 为中心,将想玩的游戏玩耍差不多后,开始怀旧向「探索」——Wii、NGC、SFC、FC、GB 等任天堂系平台优先,世嘉系和其他非索尼系平台次之。最后再踏足索尼系和微软系的旧世代与当前世代平台。
以上便是我设想中「全机种制霸」的大致路线。这其中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懂的人都懂。
成为数字游民
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我这类职业,为何一定要坐班?在期限内按要求或超出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就得了呗,干嘛要限制做事的时间和地点?
远程办公或自由职业是我理想中的工作方式。当然,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职业上的终极理想——数字游民。
我理想中的职业是做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fantasy 一些的话就是「魔法铳剑士」(主剑副铳且辅以魔法的职业),现实中与之最贴近的应该就是探险家和数字游民了——足够自由,并能到处游走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数字游民对我最为实际。
综上所述,「数字游民」自然成为我职业上所追求的目标。
享受二人世界
虽然在十年前总结的「人生目标」中有一点是组建家庭——
找个省心的妹纸组建 party。这里的「party」不是「派对」、「聚会」的意思,日本人用这个词来称呼游戏中的「组队」,我给引申为组建「家庭」。这一段时间偶尔会关注一下申江一姐(牵红线的)的微博,发现现在相亲的人中对对方的要求都比较高,要么高帅富,要么高学历,要么高背景的……《失恋 33 天》里有个情景是相亲会,最后一见钟情的只有三对,噗……真特么写实啊!我就有些不懂了,为啥要求都那么高呢?两人在一起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些情感之外的东西真就那么重要?!只要长相没丑到让你看到想吐,经济没穷到让你跟着乞讨,性格没恶劣到让你想自杀就行了呗!要你妹的自行车啊!!!你就挑吧!挑着挑着最后剩下的是你自己!自己去找大湿胸老衲去吧!去那个墙上有个直径五厘米的洞隔壁是庙的尼姑庵吧!
但在那之后的几年,我慢慢适应了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上班撸码撕逼,下班看片打机;偶尔与朋友见面聊天,爬山徒步或出外旅游——说不上有多精彩,倒也不枯燥单调,单身的生活挺好的。
正当以为自己会成为「魔法师」(大雾)并孤独终生时,我遇到了🐷——一个乖巧、可爱、温柔的巨蟹座 girl,最重要的是重精神而非物质——我理想中的伴侣就是这样
上文说过我认为人际关系是靠「自然吸引」而不是「刻意维护」,大众所说的两性关系中的「追人」就算「刻意维护」,我所采取的策略自然是去「吸引」她而非「追」她。
当时我们是同事,她 14 年入职后我们相识,15 年确立恋爱关系,16 年登记领证并举办婚礼。
「选择跟我在一起就是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是我们刚在一起时就对她说的话,在较为重大的人生事件时都践行着——无论是在愚人节那天领证,还是决定一直过二人世界。
按照大众的思想与节奏,领证快 6 年的我们,「大龙」再过个两三年就要戴红领巾了,「二宝」都能跟我一起打机了,「老三」看看形势再说。
而我们选择了去过大部分人无法一直体验的二人世界,不去体会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两种人生没有孰对孰错,任何一方永远没有资格去对另一方做评论。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大多会被想到的是养育、教育成本问题——这算是个问题,但不是什么大问题——不会给孩子「最好的」,只给他综合考虑下来「最合适的」;也不积极主动给孩子报各种班,实行「放养政策」,观察他的兴趣爱好,尽量控制并满足他的需求。
我们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孩子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要生孩子」。
「养儿防老」因其透漏出物化后代的气息而该被嗤之以鼻,但养老问题对无子女的人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和该考虑的现实问题。虽说有子女在这方面不一定能得到保障,但至少能降低风险。
有孩子会快乐?未必。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再想想现在的脾气性格,现在的我如果遇到小时候的我,听话时还好,不听话时想一天打八遍,皮鞭沾盐水那种!别说快乐了,我觉得自己会折寿!
培养自己的继承人?继承啥呢?知识还是财产?知识的话,我想被更多人更广泛地继承,而不是单纯被后代继承,又不是什么独家绝学;再说了,孩子还未必看得上我那些知识呢!财产的话,假如我们有,我希望死后捐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而不是在后代手里霍霍。
上面这些听着都像是「借口」,更为「真实」的可能是——活了 34 年了,明明在外人眼里已然是个「大叔」了,但自己总觉得内心仍是充满理想和傲气且不愿向世俗妥协的「少年」;不想去承担抚养小孩的责任,也成不了合格的「父亲」——所以我还是只尽量去做好一个「丈夫」吧!
至于🐷,我了解到她是喜欢小孩子的,但不想因为自己有小孩而减少对我的情感投入,想对我保持专注,不让孩子这个「第三者」插足。
其实说实话,我是喜欢女孩儿的,若是我们有个女儿,没准儿不会像上面说的那样想要「皮鞭沾盐水」,反倒成了「女儿奴」,让🐷疯狂「吃醋」……😁😁😁
不过,生养子女是不确定性很大且不能反悔的事情,我们选择「二人世界」这个对我们来说「快乐」的确定性更高的人生分支。
待我成为「数字游民」之日,便是我们快乐的旅居「二人世界」的开始!
总结
本文述说了我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决定,有「构建
这些看起来相互独立的「决定」以及上篇文章中所说的「事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围绕着精神与肉身双重层面的自由及对世间万物的兴趣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欧雷流——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