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中年男人失业一年是怎样一种体验?
欧雷 发表于
去年的 1 月 15 日,是我作为全职员工在上家公司上班的最后一天;之后的这一整年里,我一直没有世俗意义的「正式工作」,算是持续着「失业」状态。
收入来源
没出来时都觉得自己很行,出来后才知道干啥啥不行。
螺丝钉而已
事务的标准化、精细化是各类组织规模化发展的前提,其所带来的重要后果是相关的个体愈发原子化,有着清晰且较为固化的能力边界——向内的很擅长,外部的很可能一无所知。
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受雇于某个公司作为全职员工工作;公司就是各环节高度细化的流水线,员工则是其中的某个(可替换)部件。
这就意味着,在公司里做成了什么事,是多人协作的结果,之中的某个个体很大概率上并未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另外,一个人较容易自以为是,尤其是「有所追求」的人,更易高估自己在团队协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认为自己很牛逼,就算跳槽也工作随便选或单干也能赚到钱。
可问题是,离开了流水线,一个(可替换)部件哪来的可持续地进行生产与销售等的能力和资源?
当自己从被「圈养」的场所放置到广袤无际的旷野中成为「野生」状态后,就会发觉曾经以「专家」为成长目标的自己是有多么愚蠢。
要想在旷野中生存下去,要么自己有能力和资源独立做全套,要么自己有足够的各类资源能组织协调起来做全套。
很多人看到自己熟知或陌生的某人做什么事能赚到钱就认为自己应该也行,却几乎不会意识到这极可能是幸存者偏差。
摔倒再站起
我啰里八嗦地说上面这些与我这段时间收入来源看似没啥直接关系的话,是因为「低估独立赚钱的难度及自由的风险与代价」是极易犯的错误,包括我自己。
在怎么赚钱这件事上,这一年中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如:
它们中的大多之前写过文章阐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 《失业三个月,我都干了啥?》
- 《自媒体人的自我修养》
- 《从创作者到创业者》
- 《家庭创业一个月:摆摊》
- 《家庭创业一个月:改进》
- 《失业近半年,我都学到啥?》
- 《我为啥又重视起公共平台了?》
- 《我做付费内容是在割韭菜?》
- 《都 Q3 结束了,我还没工作!》
- 《开发者,独立吧!》
自媒体的「充电」(打赏)、付费专栏及跟🐷卖糖水的收入完全无法抵消我们日常生活必要开支,自己的软件更是尚在开发阶段,哪天开始有收入是未知的。
于去年 10 月份,在机缘巧合下遇到了一家对灵活用工持乐观积极态度的公司。
一方面做前端开发临时工的收入能够覆盖日常开销,另一方面该公司用工形式符合我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与期望;我们相互匹配,从而建立了合作关系,直至现在。
奔赴自由
「破局」就是「上班 ➡️ 只工作不上班 ➡️ 不工作」。
还是「失业」么?
目前我这个临时工做了快仨月了,对这家公司的人、事、物算比较了解了,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我现在的状态算是「失业」吗?
就以当前的这家公司为例,假如我作为临时工在这连续工作了一两年,与作为正式员工在这连续工作了一两年,这两者之间除了福利和权益这类之外有啥差别?
也就是说,后者肯定不会被认为是「失业」,那前者是不是呢?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失业」状态的标准是什么?
按照俺家🐷的标准来看,我仍是「失业」的,即便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坚持「非主流」!
在做临时工之前,迫于来自🐷的压力和想要破局的意愿,我在 BOSS 直聘上向坐班公司的招聘者打过几次招呼,却都没有回应。
谢谢他们的「瞧不上」,不然我就又差点儿走回以前的老路了!
虽说理论上可以在坐班的同时为破局一点点实施,但实际上更可能的是——精力会被办公室这个黑洞给吸光,意志也会被消磨殆尽,最终仍困在局里。
不找坐班的「正式工作」是我「想要破局」这个意愿的底线,纵使现在做临时工在表象上与坐班的正式员工无甚差别,但我依然是在「破局之路」上迈出了一小步!
支撑「破局之路」能够走下去的个人层面的精神力量,除了「对自由的渴求」这个原动力之外,时刻保持对未知、不确定性的危机感也很重要!
然而,被「圈养」会让人变得松懈与麻痹,进而逐渐丧失危机感。
也许有人会说被「圈养」也有危机感——担心被他人比下去甚至被挤掉——在我看来,这种赛马式的竞争所带来的危机感是虚假的,对提高生存能力帮助不大。
做临时工只是我「破局之路」的第一步,转为远程办公并开启游牧生活是第二步——这都是过渡阶段而已。
结语
我没有优越的原生家庭、令人羡慕的高薪、花里胡哨的标签(title);但我有深入骨髓的叛逆、振奋己心的创意、开放平等的诚意、开垦旷野的勇气、支持并陪伴我的🐷。
我会坚定地向着自己理想中的方向前进,即使走得很慢很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